我室秦跟基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植物分枝调控的新机制
植物分枝是影响植物株型的关键因素,不仅对植物适应环境非常重要,也影响农作物和园艺作物的栽培方式或产量,因此解析植物分枝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
在植物分枝形成过程中,首先在叶的基部叶腋处形成腋芽,然后腋芽活性决定了腋芽形成休眠芽还是继续生长形成分枝。目前已发现TCP转录因子家族的BRANCHED1 (BRC1)是模式植物拟南芥中腋芽活性调控的关键因子。TCP中的“T”是来自于玉米的著名驯化基因TB1,其活性的增加使大刍草被驯化为栽培玉米时分枝减少,BRC1即是TB1在拟南芥中的直系同源基因,功能非常保守。不仅在拟南芥和玉米中BRC1/TB1均调控分枝,在很多其他重要农作物如水稻、高粱、番茄、豌豆以及马铃薯中均具有调控分枝的作用。BRC1/TB1的重要性也显示在其受多种影响分枝的内外因素如光、独角金内酯和细胞分裂素等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其表达,因而其处于分枝调控的中心环节。然而,BRC1/TB1在蛋白水平上的调控机制还很不清楚。
我室秦跟基课题组通过遗传筛选首次发现了一个调控植物叶片发育的重要基因TIE1,该基因编码一个转录抑制因子(Tao et al., 2013, Plant Cell)。在此研究基础上,该团队与来自西班牙的合作者发现,过量表达TIE1不仅使叶片形态发生变化,也使植物的分枝增多(图1A),深入分析表明TIE1能特异地在腋芽部位表达,并且表达量随着腋芽的发育而降低(图1B)。遗传证据进一步证明了TIE1在植物分枝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当TIE1功能降低时,植物的分枝明显减少。他们发现TIE1蛋白可与BRC1蛋白直接相互作用,并且确定了TIE1与BRC1相互作用的区域是BRC1中结合DNA的TCP保守域。转录组测序确定了TIE1和BRC1共调控多个与分枝相关的基因,包括已知的BRC1直接下游基因如HB21、HB40和HB53。最后该研究确定TIE1是通过在蛋白水平上抑制BRC1的活性来调控其下游基因,进而控制植物分枝(图1C)。
该研究不仅首次发现一个转录抑制因子在蛋白水平上抑制BRC1/TB1的功能,也揭示了一种植物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精细调控BRC1/TB1的活性进而灵活地控制植物分枝的分子机制,为农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该成果最近以题为“The TIE1 Transcriptional Repressor Controls Shoot Branching by Directly Repressing BRANCHED1 in Arabidopsis” 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上。
图1. TIE1调控植物分枝。(A)TIE1过量表达引起植物分枝增加;(B)TIE1特异在腋芽中表达;(C)TIE1调控分枝的工作模型。TIE1通过和BRC1直接相互作用,通过招募共抑制子TPL或影响BRC1与启动子的结合来抑制BRC1的功能,进而影响下游分枝相关基因HB53等的表达,从而调控植物分枝。
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杨琰博士和马德里自治大学博士后Michael Nicolas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我室秦跟基教授和马德里自治大学的Pilar Cubas教授是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值得一提的是,我室秦跟基教授团队近年来从解析叶片发育分子机制入手,通过遗传、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手段研究以TCP转录因子和TIE1转录抑制因子为中心的植物叶片发育和分枝形成的核心保守调控机制,先后在Plant Cell(Tao et al., 2013;Guo et al., 2015;Zhang et al., 2017)、Cell Research(Wei et al., 2015)和PLOS Genetics(Yang et al., 2018)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重要原创成果。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和西班牙经济部(MINECO)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journals.plos.org/plosgenetics/article?id=10.1371/journal.pgen.1007296
- 龙漫远教授应邀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12.14
- 大连医科大学刘强教授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12.11
- 伊成器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假尿苷合酶在miRNA加工和tRNA修饰中的新功能2019.12.10
- 天普大学Sudhir Kumar教授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12.10
- 郑晓峰课题组在PNAS发文揭示DNA损伤修复调控的新机制2019.12.05
- 韩国国立首尔大学Sunghoon Kim 教授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11.19
- 2019单细胞质谱和成像质谱技术论坛2019.11.18
- Mayo Clinic楼振坤教授应邀做主题演讲2019.11.13
- 高歌课题组绘制完成63种植物功能性转录调控图谱2019.11.13
- 斯坦福大学Mark A. Kay教授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11.12
- 系列讲座——RNA修饰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解析2019.11.11
- 系列讲座——Modifications of RNA: their function and role in cancer2019.11.11
- 揭示鞘脂骨架分子通过调控植物胞间连丝蛋白PDLP5累积影响胞间连丝的通透性2019.11.08
- 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举行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2019.11.07
- 王伟、杜克大学董欣年团队绘制非生物胁迫对大豆生物钟的 “输入”图谱2019.11.07
- 李磊课题组与合作者构建植物miRNA数据库2019.11.07
- tRNA的甲基化是细菌多种耐药性的总体决定因素2019.11.05
- 伊成器课题组与合作者联合绘制人体和小鼠m6A和m6Am甲基化图谱2019.11.01
- Rodney Rothstein教授应邀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进行报告2019.10.23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asmus Nielsen教授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10.16
- 瞿礼嘉研究组总结提出植物RALF小肽信号识别的分子机制 2019.10.16
- 赵进东院士与高宁教授课题组合作解析丝状蓝细菌中光系统I四聚体超高分辨结构2019.10.13
- 表观基因组学新颖测序技术的开发2019.10.13
- 瞿礼嘉课题组发文揭示拟南芥LLG2/3作为RALF4/19-BUPS/ANX复合体的共受体参与调控花粉管破裂2019.09.27
- Zhongyin Zhang教授应邀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进行报告2019.09.26
- 徐冬一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癌症细胞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分子机制2019.09.25
- 刘聪研究员应邀在吕志和大楼进行报告2019.09.24
-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程金科教授应邀做主题演讲2019.09.21
- 钟上威研究组揭示植物细胞不对称生长的蛋白质调控机制2019.09.12
- 植物生技分会第五届“学术周”活动圆满举行2019.09.10
- 李毅课题组在《Molecular Plant》发文揭示水稻SPL9-miR528-AO通路抗病毒机制2019.08.27
- 郑晓峰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hCINAP调控DNA损伤修复调控的分子机制2019.08.26
- Maria D. Vibranovski博士应邀做学术报告2019.08.26
- 国家重点实验室接待“香港师生学习团”2019.08.21
- 陕西师范大学师生访问蛋白质与植物国家重点实验室2019.07.16
- Nature Biotechnology | 魏文胜课题组报道新型基因编辑技术2019.07.16
- 孔道春实验室在染色质结构形成及DNA复制叉稳定性维持的分子机制方面取得重大发现2019.07.02
-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讲座—Gene editing technology in plants: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auxin biology2019.06.24
- John Rasko教授应邀做学术报告2019.06.06
- 瞿礼嘉教授课题组在Science杂志以长文形式发表论文揭示一种促进被子植物种间遗传隔离的分子机制2019.05.31
-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讲座—花粉壁的形成与植物光温敏育性调控2019.05.27
- 国家重点实验室报告——RNA修饰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解析2019.05.21
- 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日活动2019.05.18
- 魏文胜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B族肠道病毒受体及病毒入侵细胞机制2019.05.17
- 我室秦跟基课题组发现植物热形态建成的新机制2019.05.15
-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者系列讲座(四)——高等植物组蛋白甲基化动态调控的分子机理和功能2019.05.10
-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者系列讲座(三)—— 基于重测序的水稻遗传学研究2019.05.06
- 中国农业大学刘俊峰教授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04.24
- PEGASOS-组织透明化技术及其应用2019.04.19
- 陆剑实验室在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撰写综述总结uORF 的功能和演化规律2019.04.18
- 魏丽萍课题组揭示雷特综合征病人和健康人不同组织中体细胞转座子插入突变的特征和频率2019.04.15
- 人类不同组织中A-to-I RNA编辑的调控及与自身免疫病的联系2019.04.15
- “她说——女科学家学术与人生”讲座与座谈系列2019.04.08
-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应用数学系的钱纮教授来我室讲学2019.04.02
- 邓兴旺/陈浩东团队与合作者发现植物器官特异性光响应的新机制2019.03.29
- 日本北海道大学Tomomichi Fujita与Hidetaka Ito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03.25
- 日本东北医科药科大学顾建国教授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03.20
- 吴皓教授应邀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做学术报告2019.03.19
- 白书农教授发文再论“植物形态建成123”2019.02.25
- 郑晓峰课题组研究发现核糖体蛋白RPL6在核糖体作为翻译机器以外的新功能2019.02.19
- 魏文胜课题组报道CRISPR混合文库筛选新方法2019.02.15
- 北京大学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杜克大学生物系联手发现一个决定拟南芥根皮层细胞命运的调控节点2019.02.15
- 詹帅研究员应邀访问我室并做学术报告2019.01.17
- 李传友研究员应邀来我室做学术报告2019.01.11
- 李丹博士应邀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进行报告2019.01.10
-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者系列讲座(二) ——杂交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2018.12.11
- 王四宝教授应邀来我室做学术报告2018.12.07
- 谢道昕教授应邀来我室做学术报告2018.12.07
-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教授Anindya Dutta应邀来我室做学术报告2018.12.05
- 伊成器课题组实现新型RNA修饰m6Am甲基转移酶的鉴定2018.12.05
-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者系列讲座(一) ——绿色革命基因SD1育种实践与基因组编辑2018.12.04
- 美国贝勒医学院教授李蔚博士来我室访问2018.11.19
- 张跃林教授应邀来我室做学术报告2018.11.15
- 伊成器研究组与合作者报道5-羟甲基胞嘧啶测序新技术并揭示核酸修饰测序新技术的分子机理2018.11.14
- RNA沉默抗病毒免疫机制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2018.11.13
- Zhongyin Zhang教授应邀来我室访问并做学术报告2018.11.13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衰老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Dr. Weidong Wang应邀访问我室2018.11.07
- 魏文胜课题组再次报道长非编码RNA的功能性筛选新方法2018.11.06
- Protein Science刊物主编Brian Matthews教授应邀访问我室2018.11.01
- 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执行总裁Crispin Taylor博士和The Plant Cell杂志特刊编辑Mary Williams博士应邀访问我室2018.10.30
-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Ian D. Hickson教授和Ying Liu教授应邀访问我室2018.10.29
- 我室罗述金研究组全基因组解析现代虎演化史确认6亚种2018.10.26
- 美国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副教授,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开富博士应邀访问我室2018.10.24
- 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高级编辑(Senior Editor)Markus Elsner博士应邀访问我室2018.10.18
- 徐冬一课题组揭示MRN复合物在染色体分裂中的新功能2018.10.10
- 徐冬一研究组发现调控DNA修复途径选择的新蛋白复合物2018.10.10
- 陆剑课题组与梁晗课题组合作从能量代谢角度揭示肿瘤细胞演化过程中氨基酸使用规律2018.10.09
- 黄灿华教授应邀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进行报告2018.09.25
- 我室王忆平教授团队在固氮合成生物学方向的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高度评价2018.08.30
- 我室博士生黄盖在第19届全国植物基因组学大会作学术报告并喜获第一名2018.08.26
- “2018年北京大学全国青少年科学营”开放日新闻稿2018.08.20
- 我室肖俊宇、钟上威研究员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2018.08.20
- 邓兴旺教授研究团队在《The Plant Cell》发表论文揭示植物光形态建成的重要分子机理2018.08.15
- 陆剑课题组揭示uORF的适应性进化以及在果蝇不同发育阶段中的调控作用2018.07.23
- 刘春胜博士应邀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进行报告2018.07.16
- John Rasko教授应邀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进行报告2018.07.02
- 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邓武民教授来访2018.07.02
-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翁志萍教授访问2018.06.29
- 肖俊宇课题组和高宁课题组合作解析人源线粒体三功能酶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2018.06.21
- 魏丽萍研究组建立嵌合突变定量模型发现早期卵裂突变率高2018.06.19